协议明确双方从各自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作基础,构建常态化共建合作机制,促进特殊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院前急救、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院前急救与特殊教育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签约仪式后,南京市急救中心培训导师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部分师生进行了现场培训授课。培训导师结合视频案例及培训模型,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术和AED的操作要点,并进行标准化的示范操作。师生们看得入神,听得认真,积极实操,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据了解,南京市急救中心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将围绕课程开发、教学改革、课外实践、急救科普、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党建共建和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共同开展学校急救教育理论研究,技术和培训规范制定,培训评价研究,育人体系、课程建设、分层培训、宣传推广研究等,并搭建学校急救教育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共同研发项目、共建课程资源、共同开展培训、共同宣传推广,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赢,持续不断推进特殊教育与院前急救的创新发展和深度融合。
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高飞表示,“在教学实践基地方面,双方将定期开展急救知识技能进高校和高校师生走进120课程和系列活动,共同培育特殊教育和急救融合发展的师资力量,常态化开展学生周末、寒暑假期到南京市急救中心定向社会实践或参与志愿服务等。在特殊教育与院前急救融合发展上,双方将共同探索开展党建资源共建和医教研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特色发展新格局、创新发展新机制、融合发展新高度。”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听力障碍者呼救“120”困难问题,南京市急救中心正在和相关单位探讨,研究开发“听力障碍者报警平台”。通过该平台,将听力障碍者手写的文字报警信息转换为“120”受理台的语音信息,并将“120”调度员的语音转换为听力障碍者能看懂的文字,实现听力障碍者无障碍拨打120急救电话。这既是科技的创新,也是对广大听力障碍者及特殊群体的一份责任担当和人文关爱。
通讯员 国立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