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蒋恩铭在致辞中提到,开甲书院成立于2020年8月,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南京大学校友程开甲先生的名字命名,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计算机学科专业。他勉励同学们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学深悟透“科学家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深入学习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随后,蒋恩铭书记为《程开甲》纪录片总导演、总撰稿、南京大学校友徐扬颁发“马兰花育人工作室指导教师”聘书。今年,在程开甲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开甲书院成立了马兰花育人工作室。旨在凝聚南京大学百廿历史中涌现出的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宝贵精神,用“科学家精神”筑牢立德树人之魂。
在场同学观看了《程开甲》纪录片精编版,共同重温了程开甲从艰苦求学、立志报国、归国从教,到领受使命、隐姓埋名、为国铸盾的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创意视觉部创作部主任、纪录片《程开甲》总编导、总撰稿徐扬分享了纪录片的拍摄经历和背后的故事。她向同学们介绍道,这是一部“三年磨一剑”的纪录片,片中有关于中国首颗原子弹“塔爆”试验、首次空投试验、首颗氢弹爆炸试验、首次原子弹和导弹“两弹”结合试验、首次地下平洞核试验、首次地下竖井核试验“六个首次”的珍贵画面,讲述了程开甲和他的团队在这些试验过程中的技术攻关故事以及新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大致脉络。
主创团队以嘉宾对谈的形式与同学们详细交流了创作缘起、表现手法、价值观呈现等议题。对谈环节由开甲书院党建助理吕云哲和开甲书院2023级新生刘汇鑫主持。
纪录片总撰稿、总编导徐扬介绍了制作团队艰难找寻史料的过程。纪录片中不少珍贵的档案首度公开,还展现了一部分鲜少公开过的中国核试验画面。执行总编导张磊和编导郭凌俐、严现分享了拍摄、制作阶段难忘的经历以及遇到的困难,并提到了一个让他们深受感动的片段:当年程开甲先生已在英国皇家化工学院任职,年薪750英镑,在当时相当于22万元人民币,而彼时中国人均年收入仅为一两百元。然而,程开甲毅然决然回到了尚且是一穷二白的中国,从此开始了自己报效祖国的人生之旅。制片主任徐欣分享了自己对“开甲精神”“马兰精神”的理解。视觉设计、动画制作组长唐颖详述了纪录片中的新技术使用。记录片创新地运用了场景动画合成的特效手法,弥补了纪录片主人公已逝、生前采访影像甚少的缺憾,既保证了纪录片的真实可感,又赋予了特殊的艺术魅力。制片主任孙耀向同学们分享了拍摄过程的珍贵影像记录。
活动尾声,开甲书院2023级新生麦迅宁、吕一游、沈子钧、杨涵越共同献唱改编歌曲《错位时空》,致敬程开甲先生。
“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本领,在奉献祖国中成长成才,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来源: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开甲书院学生事务中心
文字:孙琳
图片:罗文宇 杨承岳 滕函
校对 王菲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