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塘西”监控大屏
2023年6月份,完成“数字塘西”项目建设,包括数字乡村调度室搭建和监控大屏、秸秆禁烧及河道防溺水监控摄像头、关爱老年人手环安装。
建成后的“数字塘西”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数字治理、平安乡村、智慧党建、智慧养老、智慧农业等内容,具备大屏显示、后台监管、小程序应用、手机查看等功能,有效赋能数字治理和日常管理,助力实现乡村治理的可视化、可控化、可监督化。
其中,“智能传感器”应用无线通信、互联网等技术,构建农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手机即可检测大棚、农田状态,及时根据预警信息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0%以上。
2022年,塘西村荣获2022年宿迁市富民强村帮促工作先进集体。中国联通2023年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会上,塘西村荣获中国联通数字乡村500强标杆村称号;“数字塘西”项目入选中国联通数字乡村建设案例汇编(第二批)。
AI、物联网,数字化赋能和美社区
在泗阳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投入35万元实现城厢街道卜湖社区“数字乡村”二期工程再升级,搭建智慧农业与水质监测管理、服务体系,从生产到生活,从人居环境到民生保障,全方面提升管理水平。
在农业发展方面,卜湖针对社区域内2000余亩优质稻米基地,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包括气候、墒情、苗情、肥情、虫情、病情等六个方面的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通过开发数字化水质监测监管模块,以水质传感器为核心,对社区域内主要河道的水质、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和监管(包括温度、PH值、氨氮、溶解氧、亚硝酸盐等指标)。通过对各类水质参数的监测和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平台端,进行实时数据的远程查看和设备的远程管理。同时,对水质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超限报警和智能处理,并根据实时水质参数综合指标,辅助治理决策,不断提升水域岸线监管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和处理报警信息1000余条。
卜湖社区智慧农业及数字监测系统
而在民生服务领域,卜湖社区共设有112个AI智能监控摄像头,能全方位无死角地看到整个社区的环境。社区还配备了“无感化”特殊人群AI智能预警关爱平台,针对独居老人和残疾人群体常见的风险场景,配备一键呼叫可视对讲、智能水表、燃气报警、防走失手环等搭载物联网芯片的带“芯”装置,实时进行研判和预警。社区还实行了网格“摇铃式”垃圾分类收集,和积分管理“12345”工作法,实现垃圾收集全覆盖。
作为泗阳县“五方挂钩”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苏美达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与泗阳县人民政府,在2023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大会上签署了《数字乡村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共同建设数字乡村示范点,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推动泗阳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远程监控,再也不为烧秸秆头疼了
一到农忙时节,基层党员干部们最头疼的事,就是怎样防止农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秸杆。政府部门不得不动员几乎所有人员每天蹲守田头,早晚穿梭巡逻,有时深更半夜还要去地里打卡巡视,一个农忙季下来搞得人困马乏,就算这样,还是不能完全杜绝隐患。对此,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让基层部门轻松地监控管辖区域,及时发现隐患苗头,切实提高治理水平?
2022年以来,涟水工作队在梁岔镇先行试点,推进“互联网+基层治理”的新模式,先后实施了梁岔数字乡村建设三期工程,打造了可管、可控、可视的一体化平台,为涟水基层治理信息化开了一个好头。
一期工程建设了覆盖全镇的数字监控。在全镇15个村的开阔农田处、村与村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实现农业生产可视化,用于秸秆焚烧远程巡视、监督,同时兼具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和平安乡村联防联治等功能。各村书记都在手机上安装了视频监控APP,通过手机即可远程调阅全村主要农地的监控视频。
去年10月14日下午两点多,梁岔镇费庄村党总支书记岳丽丽通过APP第一时间发现,村沟南组田梗旁出现火点,她立即和村组干部赶到出事地点,迅速控制了火势,扑灭了火点。随后,她通过视频回看,找到了当事人,进行了教育。
工作队选取梁岔镇费庄村进行试点,在费庄建设农村社区智慧化管理“翼安居”平台,平台集成费庄村所有户籍人口、土地、车辆、房屋的信息,并能实现对信息的自动分类、统计、分析,实现了智慧化管理。同时,建设了费庄数字乡村电视台,传达党的声音、宣传“三农”政策、传播费庄好人好事、公示村务主要事项。工作队还在其他镇13个村建设了智慧大屏,开通了云广播,为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到每一位老百姓开拓了新的渠道。
工作队为梁岔镇全部160名五保户安装了宽带和天翼看家视频监控,并将监控接入到五保户亲戚的手机上,如果没有合适的亲戚,就接入村书记的手机,让他们能随时掌握五保户在家生活的情况,保障老人安全,防止意外发生。这一举措,也成为涟水县服务保障五保户的首创。
同时,工作队还为梁岔镇费庄村、南集镇振兴村的独居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实现健康问题一键告警,帮助他们自动监测血压、心率,预防他们跌倒后无人知晓。
南集镇镇兴村的朱大爷现在每天都要戴着智能手环,时不时看看自己的血压和心率,并时不时地与儿子通个电话,他逢人就说:“这个智能手环太神了,是我今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裕农通”打通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省委驻灌南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在省政务办大力支持下,协调建行江苏省分行加大对灌南县“裕农通”自助终端设备投放力度,首批50台“裕农通”自助终端抵达灌南,率先在汤沟镇8个村、镇服务中心试点,目前9台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满足群众就近办理需求。
“汤沟镇9台设备投入使用后,我们将联合灌南县行政审批局以及项目团队跟踪研究设备使用情况,进一步优化点位布局及系统功能开发。”省委驻灌南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员崔宇说,后续还将在其他镇村便民服务中心逐步推进第一批剩余40台设备终端的布设、调试和人员培训工作,力求将“裕农通”平台的服务功能发挥好,为乡村振兴增添“数字引擎”。
据了解,“裕农通”包含人社、医保、就业创业等事项共8大类,63项;已开通水费、电费、话费、燃气费、缴费记录查询等缴费服务。
“有了‘裕农通’之后,老百姓想查什么都可以到村里来,比如说养老保险或者医疗,到这里一查一目了然,”汤沟镇金星村村民朱梅高兴地说。金星村位于汤沟镇东北部,地理位置偏僻,距离镇中心较远,“裕农通”投放后家门口就可以办理业务,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以前很多业务都要上门去办理,收社保的时候还要收现金,有了‘裕农通’村民就可以直接办理,方便很多,”汤沟镇连五村党总支书记王江妹说。
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员、金星村第一书记崔宇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协同建设银行乡村振兴部门,继续在镇村便民服务网点投放部署‘裕农通’政务自助终端设备。通过‘1+N’政务服务生态,将‘裕农通’服务点变身微型自助政务服务中心,助力基层政府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切实提高百姓办事便利度,帮助更好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在乡村振兴中彰显政务担当。”
策划:徐丙奇 张洪
统筹:王烨 崔洪曙 张磊
撰文:高峰 朱鼎兆 张凌飞
编辑:崔洪曙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