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装待发
招工顺利绝不仅仅靠运气,主要靠前期扎实工作
乌蒙山区是指横跨云贵川三省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长期以来,交通地理环境等因素,一度制约边远山区经济发展,影响老百姓生活水平。本次招工工作组走访的云南宣威市、镇雄县和贵州盘州市、大方县、赫章县,就位于乌蒙山区腹地,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作为云贵两省的人口大县(市),五地和急需人力资源的扬州江都形成优势互补。
正月里的乌蒙山,樱花次第绽放。春光暖阳停不下当地各族群众求职的步伐,江都专场招聘会场场爆满。“我们抢不到车票,今天能不能就帮我们安排去江都的专车?”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的缪应刚和尤祥龙是关系要好的表兄弟,相约一起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他们和江苏嵘泰工业人事经理吉长美一拍即合,当场达成用工意向,第二天就坐上公司安排的专车来江都。招工组还在求才路上,这对兄弟已经在江都开始了岗前培训。
“招工顺利,绝不仅仅靠运气。”江都区民宗局副局长仇志勇介绍,早在去年年底,他们就已深入各家企业摸排,掌握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结合大数据提前绘制“用工人口密集分布地图”,精准锁定上述五地开启“抢人模式”。
现场交流
政府加持求职者信任,用人单位“抢人”很轻松
长青农化是江都最早一批录用少数民族地区员工的企业。“我们是上市企业,发14薪,福利很好!”长青农化人事部长杨明卖力吆喝,吸引了不少求职者。
“只要愿意学,我们企业都会好好培养,工资待遇少不了,对你们个人和我们企业来说是双赢。”扬州民营企业百强、神舟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肖坤告诉记者,得益于密集出海“抢单”,今年订单已排到年底,用工缺口超百人,亟需新人加入。
“这次我们带来的8家企业,涉及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在用工规范、薪资待遇、食宿条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口碑。”江都区人社局劳动就业中心支部副书记陆玉军说,吸引务工者的不仅是企业用工保障好,还有区财政每年投入500余万元,用于保障民族地区务工人员子女入园、入学等一系列拴心留人的举措。
“没有政府给我们支持,求职者不会这么对我们这么信任。”旭升鞋业的张伟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招聘活动,一直担心带来的150个工作岗位招不满。很快,汹涌而来的求职者打消了他的疑虑。
现场选岗
县委领导加入招工队伍,帮江苏企业卖力“吆喝”
金银山社区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体量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居住着搬迁群众13000余人,其中彝族人占多数。“老表、阿表妹,江苏的企业好,快来看看哦。”赫章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马武军也加入招工队伍,帮江都企业吆喝,“我们把招聘现场安排在金银山社区,就是看中了这里人力资源,从山里搬迁过来的老乡,需要一份好工作。”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红石榴就业行动”不仅给少数民族同胞带来实惠,更从根本上解决了江都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招工难问题。自2021年10月江都启动该行动以来,已经有组织地吸纳超千名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创业,惠及近30家企业。目前,江都区民族地区用工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地,涉及近二十个民族、五千余人。连续三年,江都区组团赴甘肃、云南、贵州等地开展行动,推动并实现民族互嵌式发展、东西部均衡发展,促进了江都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
扬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徐永泰,是本次招工工作组领队,全程参与本次招工“抢人”行动。他表示,少数民族地区兄弟姐妹不远千里前往江都工作,给自身谋求更好未来的同时,也成为建设扬州和江都的新兴力量。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正月十五前,先招一批员工回来。”江都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旭对记者说,将持续推进惠企助企,协助打通用工荒堵点,解决人力不足难点,当好民营企业家的“娘家人”,讲好“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故事,携手民族地区共同融入新发展格局。
招聘会会场
记者手记:新春出发,双向奔赴
千山万水隔不断,长路漫漫心相连,两地人都选择在这个新春出发。你,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而来;我,带着求贤若渴之心而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红石榴就业行动,鼓励和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居住生活;鼓励和支持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和企业到边疆民族地区就业创业、投资兴业,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这种双向互嵌式发展,立足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更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需要。
这是一场诚意满满的双向奔赴。大包小包的行李不算多,走再远的路也不算远。这场温暖奔赴,赋予这个春天更多意义。通讯员 郁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