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聪明反被聪明误”!酒驾肇事后逃逸,为逃避处罚躲家中再饮白酒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3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爱国 记者 梅建明)酒后驾车不仅扰乱道路交通秩序,还严重威胁到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被发现酒驾嫌疑后,自作聪明再度饮酒,企图混淆是非,这种做法真的管用吗?

近日,南京江宁东山交警中队接到一市民报警,称其驾驶小轿车载着两个孩子行驶至上元大街湖山路路口时,跟一辆小轿车发生了碰撞。在下车交涉时,发现对方驾驶人一身酒气,怀疑对方有酒驾嫌疑。但对方发现被察觉后,匆忙驾车逃离了现场。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勘察情况,发现报警人车辆前保险杠受损,所幸双方车速不快,驾乘人员均未受到伤害。

随后,民警通过调取路面监控及分析研判,追查到可疑车辆,并联系上了车主刘某。但刘某对此矢口否认,表示自己正在家喝酒,根本没有外出。民警循线追踪,最终将潜藏在自己家中的刘某抓获。

刘某起初否认酒后驾车肇事,但在大量证据面前才予以承认,称因害怕处罚才侥幸驾车逃离现场。到家后,刘某为掩盖自己饮酒驾车的事实又喝了一些白酒。 后经鉴定,刘某二次饮酒后其血液酒精含量202mg/100ml,已达醉酒标准。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本想侥幸逃脱,反而弄巧成拙,将面临自陷囹圄的窘境,而刘某的“神操作”,简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不仅难逃刑事责任,还将因此加重犯罪情节。凡为逃避法律追究在被查获前再次饮酒的,均以最后一次酒精含量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交警提醒:酒驾醉驾会对驾驶人的注意力、判断力、操作力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极易引发车毁人亡的惨剧。广大驾驶人要坚决向酒驾说不,切莫以身试法;一旦发生事故,应即刻停车救人并报警处理;投机取巧的方法不可取,故意再次饮酒企图掩盖酒驾事实的更不可为,只会加重处罚。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