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的他,用40年讲述了一个教育道理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585个先进集体和1790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闫永胜教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闫永胜教授

以生为本,激励、唤醒、鼓舞

有学生问:“带学生是门苦差事,我们总让你劳神生气,可怎么感觉你还不解渴?”闫永胜说,他对培养人这件事确实上了瘾,“教师手里攥着的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宁可少拿项目,也要把学生培养好”。

深耕教坛近40年,闫永胜秉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以目标培养和过程管理为主线,辅以人文教育和思政工作为两翼,强化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他先后培养国家杰青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青3人,真正践行了“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当好研究生科研的领航人

在闫永胜看来,研究生导师除了导科研,还要导思想、导人生、导生活。他引导研究生树立三层次目标:人生远大理想,即人生价值与“中国梦”有机结合;生活小目标,即安家立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奋斗赢得美好生活;学习生涯目标,即要过学术关、人文关和思想关。

“建明,你想不想成为领域专家,一提到分子辨识分离就能想到你?”“老师,这太难了,我只想发几篇好文章、找个好工作!”潘建明在博士入学后,展现出科研好苗子的潜质。面对潘建明的小目标,闫永胜意味深长地说:“你知道‘两弹一星’精神意味着什么?不能只有小我,要放眼大局,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闫永胜经常带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潘建明的斗志被激起,誓要永攀科研高峰。2012年留校任教,短短数年潘建明便成长为国家优青获得者、江苏大学二级教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闫永胜总说:“导师水平高低,关键还得看学生培养质量高不高。”在细致入微的“四导”中,他累计为国家培养优秀博士后/博士/硕士生100余名,入选国家杰青、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青、省杰青、省优青、省双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项目20余人次,培养学生成长为教授、副教授60余人,30余人走上领导岗位。

当好学生灵魂的守望者

闫永胜坚信:“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在他看来,教育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作,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所有的成长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他每天都会轮流与学生谈话沟通,探讨学术问题前,先解决思想精神层面的问题。第一次和研究生见面,闫永胜通常问学生两个问题:“你跟清华大学的学生比有什么区别?”“毕业时和清华的学生同时竞争一个岗位,你能行吗?”看到学生摇头,闫永胜说:“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了研究生所能达到的高度。昨天的你也许不够优秀,但并不代表明天的你不能优秀,只要自身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研学现场

思想认识统一了,再在项目和论文的训练平台上实战演习,直至炉火纯青。他指导研究生获全国A类创新奖10余项、省部级奖30余项,省优博3篇和省优硕5篇,30余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指导研究生20人次获省级和校级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他给学生们算了笔账:“一年有365天,除去假期、睡觉、休闲等,真正工作的时间也就是30年。这么短的时间,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每天早晨8点到办公室,晚上11点离开,下班之前还要挨个到实验室看一眼。即使是做完结肠手术,麻药刚过,闫永胜就返回办公室继续工作。他说:“有我在办公室,只要亮着灯,学生们心里就有底,才安心!”

近年来,闫永胜还受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专家,奔走于10余所理工科高校,推广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经验,传递教育理念,惠及学生超万名。

通讯员 吴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徐珩

编辑 : 石伟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